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9集课程复讲 |
夏慧容学长 |
|
1.通财之义的“财”分为哪两种?我们要如何利用“财”帮助朋友? 通财之义的“财”分“外财”和“内财”。内财是用劳力、经验、智慧去帮助他人。俗话讲“救急不救贫”,没有钱可以再有钱,只要有志气,只要肯学习。怕就怕连志气、连学习的心都不愿意,那才是真正的贫穷。所以当对方是这样的态度,可能拿钱帮助他,他愈来愈依赖,甚至于愈来愈觉得理所当然。可能本来是想帮助他,到最后反而害了他。所以帮助人也要用智慧,不然会以善心行恶事。应该适当的给他讲一讲做人的道理,以及工作当中的实际经验或自我砥砺的经验,告诉他,让他可以在智慧或者在做事的能力上能够有所积累。当然准备《弟子规》给他,善巧方便讲教育是“上所施,下所效”,为人父母要做好榜样给孩子看,就这样子劝告他,他的观念会慢慢转变,这也是来自于我们的存心,真正相信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这样的真诚、这样的平等心我们才提得起来。所以我们有“通财之义”,这个财不只钱财,还指我们的经验、智慧。等他已经学习到这些经验、方法、智慧了,相信他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得很好。所以帮忙不只帮一时,还是帮一世。这是我们提到朋友之间不用言语的道义、信义。 2.文言文对炎黄子孙有何重要性?如何学习文言文? 中国的祖宗了解到假如智慧不传承,那每个人的人生可能都要从头开始摸索。所以基于对于后代子孙,甚至于全人类的厚爱,他希望能把智慧几千年传承下来而不断。就发明了一个传承智慧的工具,叫做“文言文”。几千年来所有智慧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写出来的。当懂得了文言文,我们可以直接当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的弟子,也可以当孟夫子的弟子。文言文可超越时空去学习圣贤的智慧,文言文是我们老祖宗给后代子孙最大的恩泽。 学文言文方法也很单纯。李炳南老师曾经说过,你只要能背五十篇古文,你就能看文言文。你假如能背一百篇古文,你就能写文言文。我们有信义、有道义,应该把这些智慧承传下去。要传首先要“继往开来”,没有承就无法传,没有承就会传错了。开始从自己的言语行为去修正。当我们修正,家庭就会变化,工作的场合也会变化。这样就是孔老夫子的好学生。 3.怎样才能做到“凡出言,信为先,诈与妄,奚可焉”? “凡出言,信为先, 我们要言而有信,对自己讲出来的话绝对要放在心上去实践、去履行。春秋时代吴国的季札,“始吾心已许之,岂以死倍吾心哉”。 古代人的信不只在言语上,连一个念头他都不愿违背,不愿违背别人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。 杨老师所守的信用不是白纸黑字,也不是对任何一个人的言语,也是自己的心,自己的承诺。 文言文会被废,不要怪别人,而在于读圣贤书的人没有好好把它演出来。所以只要我们现在学一句做一句,相信一定可以扭转世人对于文化的误解,而且会更进一步起而落实,起而学习效法。当我们心上已经起了一个要替家庭、替社会、替祖宗付出的心,我们就要时时信守我们的承诺。 清官海瑞震撼人心的“粉身碎骨全不顾,只留清白在人间”的话语,感得南京城所有人民都自己穿著孝服,就好像失去了父母一样悲伤来送海瑞的灵柩。从这里我们也看到得道者多助,奉行圣贤教诲的人都得到万民的拥戴 言语也不能挑对象,守信用一定要童叟无欺。不是做生意才童叟无欺,应该是对待一切人,只要言出都要必行,不然你就要先考虑清楚再答应。所谓“事非宜,勿轻诺;苟轻诺,进退错”。只要考虑清楚,答应了,就不可以后悔。 4.“话说多,不如少,惟其是,勿佞巧”如何正确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? “话说多,不如少;惟其是,勿佞巧”。夫子说“三思而后行,三思而后言”,所以言语也要谨慎。在《易经》里面有提到“吉人之辞寡,躁人之辞众”。当别人真正需要,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引导、规劝他。但是时机不成熟的时候,确实也不要讲太多,可能会让人生烦恼,所以这个进退之间,缘分的成熟与否,这也不是用讲可以讲清楚,还要诸位朋友自己去累积经验。多话不如少话,但是讲话就一定要是好话,都是可以利益别人。所谓讲利益语、讲柔软语,让人家听了很舒服;要讲诚实语、智慧语成就别人。蔡老师劝朋友的事例。在家庭生活当中,你要抓住一个态度,所有的人怎么做那是他的事,你要先拉回来,他对不对那是他的事,我对不对那最重要。所以先不要去看先生的不是,要先看自己,我当太太有没有当好?我当妈妈有没有当好?我当媳妇有没有尽力?当一个人能够回到先从自己检讨起,心就平息许多。只要跟朋友谈天,谈到家庭工作的事,一定让他自我反省。以和为贵,与人交谈绝对不可再制造纷争、制造纠纷。 事实如此,我们就直接讲出来,绝对不可以再去找藉口,绝对不可以再去掩过饰非。只要我们有过失,没有守信,一定要当场道歉,对方也会觉得比较能接受。 “奸巧语,秽污词;市井气,切戒之”。在言谈当中要不急不徐,在言谈当中都是给人鼓励,给人称赞,给人利益,给人智慧。 5.与人交谈要抓住什么原则? 我们与人交谈,一定要抓住一个原则,你抓住这个原则,你的朋友一定会把你当知己看。这个原则就是:只要跟朋友谈天,谈到家庭工作的事,一定让他自我反省。当你都引导他往自己身上找问题,那才能真正化解。而往往他在反省当中,情绪就能够平和下来。人与人在言谈,往往很容易受情绪感染,情绪影响。但是可要切记,不可听片面之词,不可听一面之词。与人交谈绝对不可再制造纷争、制造纠纷。 感恩老师,感恩所有付出的人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